第2版:时讯 PDF版下载

版面: 时讯

中国青少年艾滋病疫情蔓延加快、低龄化趋势明显,专家建议:

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终结艾滋”之路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耿兴敏 发自北京 “要走有中国特色的‘终结艾滋’之路。中医药是艾滋病防治‘中国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11月27日,在第六届中国青少年艾滋病防治教育工作座谈会上,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如是说。

    会上提到,从我国疫情报告数据来看,近年来,青年学生病例每年报告3000多例,全国各省(区、市)均有病例报告,大部分是由于同性性行为传播。中国青少年艾滋病疫情呈现以下特点:一是疫情蔓延趋势加快;二是感染者低龄化趋势明显;三是男男同性性传播成为感染主渠道。

    对此,黄璐琦表示,青少年受艾滋病传播威胁较大,该时期是人的生理和心理发育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过渡阶段,是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容易接受并尝试各种知识、观念和行为。

    黄璐琦指出,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体现“治未病”是艾滋病防治上策。“青少年成长需要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此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承载的道德理念和伦理规范,学会运用这些理念和规范来评判价值的是非曲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行为。”

    黄璐琦表示,“文以化人”“礼以育人”“学以树人”,以优秀传统文化,重塑青少年的精神世界,正确引导青少年的价值取向。

    “创建一种利于艾滋病防治的社会氛围,是未来构建策略应该重点关注的方向。虽然短期不会带来明显成效,但长远来看,这种‘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的‘源头治理’策略,才是根本之策。”黄璐琦说。

    此外,黄璐琦指出要运用“互联网+”,加强科学宣教。

    “在公共卫生实践中,一些新型卫生健康服务模式的成功实践,可用来为艾滋病防治提供启发和思路。”黄璐琦认为,艾滋病防治不仅是生物学问题,更是社会学问题。因此,防治策略的构建也需要多学科、多领域知识与技术的综合。

    黄璐琦建议,应加强网络宣传干预,应以遵循提高思想高度、信息广度、传播强度和表达显度的“四度”原则,以艾滋病的危害知识、危险知识和应对知识为核心内容;应用行为动机理论、社会认知理论、行为转化理论等行为干预理论和模型指导综合干预工作,从而降低青少年HIV感染率。

    黄璐琦还指出,要走有中国特色的“终结艾滋”之路。他介绍,中医药防治艾滋病工作历经30多年,在中西医理论指导下,发挥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特色和优势,采用辨证论治方法,形成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艾滋病诊疗方案15个、专家共识7项,中医药治疗覆盖了全国内地31个省(自治区、市)的200多个治疗点,为更多的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提供安全、有效、优质、可及的医疗服务。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