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每4分钟新发现一人感染艾滋病,这剂“社会疫苗”你接种了吗?

腾讯公益 2021-12-01

12月1日是第34个世界艾滋病日。

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指出“全国每4分钟新发现一例感染者”。艾滋病肆虐全球40年,当今世界仍有3800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年轻人,而青少年则是易受艾滋病危害的重点人群。

保护青少年,开展性教育,终结艾滋病!今年世界艾滋病日期间,青爱工程与各界代表开展“终结艾滋病性教育与人文教育普及活动”,计划利用五年时间,在全国范围普及宣传性教育与人文教育,让人人知晓艾滋病危害,让人人远离艾滋病感染源。

十五年来,青爱工程作为中国抗艾社会力量中的一员,将青少年预防教育做为阻断艾滋病传播最有效的“社会疫苗”,为我国2030年实现终结艾滋目标贡献了基础性力量。

张银俊

既然避不开躲不掉,那就只有面对

2006年,彼时的张银俊还在卫生部的杂志社工作。她经常要去到医院的各科室,和医生们做相关的调研走访。有位妇产科医生遇到一位十二岁的小女孩来做流产手术。女孩背着书包来,做完手术后又回学校上课去了。这位医生也有一个十二岁的女儿,她很难过,最后让同事帮孩子做了手术,说看到这个女孩,她想起了自己的孩子,下不了手。那时候,张银俊同时也是北京社科院东方生命研究所的研究员,在她承担的 ”关于大学生自杀因素的干预与研究“课题中,发现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自杀都是与情感和两性有关。其中有一位女大学生,是怀疑自己感染了艾滋病,承受不住心理压力而自杀的。面对如此种种,张银俊感到揪心地疼。她预感到青少年爱的教育,如果家长、学校、社会不及时关注并加以解决,这对未来社会带来的问题和后果,是深远的、不堪设想的。既然避不开、躲不掉,那就只有面对。因为,责任不在别人身上,责任就在我们每个人自己身上。张银俊说,如果想保护自己的孩子,就需要把周边的人变成健康的,有良好行为习惯的人。如果社会问题不解决,社会大环境没有改变,我们的孩子可能也会受到他人的影响,一样不能独善其身。张银俊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辞职,创办青爱工程。

白岩松与康辉

一场与“毒”“艾”持久战的爱心接力

2006年,白岩松先生受聘为青少年艾滋病防治教育工程的首任形象大使。在担任青爱形象大使期间,他持续地投入到“说”和“做”中,参与项目活动30余次,帮助学校搭建长效心理援助机制,为当地培养师资队伍,并以社团活动、家长课堂、团体活动、个案辅助等综合模式,将心理教育纳入课时,进入课程,并逐渐发展为常态化心理教学模式。

白岩松不仅给了青爱团队很多支持,也给予了长时间爱的陪伴。他说“关于艾滋病防治问题,做好青少年的工作是重中之重。这项工作,做,未必立即看到效果,但是不做,却会立即看到恶果。”

在西南边境村寨,跟奶奶相依为命的小雷已经有好几年没有见过自己的父母了。

这个11岁的男孩儿并不知道,他的父母因为艾滋病早已不在人世。小雷刚出生不久,他的父亲就因为毒品注射感染了艾滋病,母亲也被父亲传染,但由于没有发病,也没有主动检测,他们并不知道自己感染了艾滋病。小雷两岁时,母亲前往深圳打工,三年后因艾滋病发作身亡。2012年,因吸毒被抓的父亲也在监狱里发病去世。在当地,像小雷家这样深受毒品和艾滋病之害的家庭不在少数。

2012年,青爱工程在艾滋疫情最严重的西南区域乡村中小学设立青爱小屋,把“禁毒”与“防艾”结合起来,并和教育局合作,推动禁毒防艾教育、性教育等在青少年中的普及,推动西南边境地区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实施性教育,增强学生防艾意识。

小西的父母都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他的心里很难过。在当地人眼里,一个家庭要是有人得了艾滋病,这个家的所有人都抬不起头来,更没有人与他们交往。小西上学的时候,在青爱小屋听到老师讲防艾课,当讲到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时,小西趴在桌子上,把老师说的话认真记上以后画了一张画。之后,他把这张画带回家贴在村委会,告诉大家艾滋病病毒不会通过这些方式传染,他想让爸爸妈妈在村子里可以抬起头来。社会正确认识艾滋病离不开长期的性教育和防艾教育的推动。社会对艾滋病患者的偏见,让在这样家庭中成长的孩子承受更多的异样和孤独。防艾教育、性健康教育的普及,正在帮助这群特殊的孩子逐步被正视和接纳,这正是青爱工程工作人员和志愿者这些年来不断从事和推动的。

自从青爱工程在当地开展防艾教育以来,对艾滋病的偏见、误解和恐惧已经在民众中逐渐消除,艾滋病感染者的境遇也相应有所好转。

青爱工程专责教师聂永仙,除了在学校课堂上给学生们普及艾滋病相关知识,还走向社会,利用业余时间深入到村寨里为村民普及艾滋病防治和性健康知识。

聂老师认为讲座是另一种很好的形式,能帮助人们更好的认识艾滋病和它的传播渠道,讲座还能帮助人们消除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

晚上九时开始的讲座,吸引了全县各个村寨几百来人到场。上至90岁高龄的老太太,下到三五岁的小孩。听众之一的杨思菊说,“有一些村民是从几公里以外赶来听讲的,待讲座结束后,还要走几公里回去,到家都半夜了。”“因为白天村民要做农活,所以只能将时间定在晚上。”聂永仙说,“开展青少年性教育,是从源头上防治艾滋病。”“过去不管是学生、老师还是家长,大家对性教育都不理解,‘谈性色变’,经过这几年的培训、上课,情况已经明显改善,大家渐渐地理解了。”当地小学六年级的女学生朗唯便在学校上过这门课。这个平时容易害羞的女孩在说起性健康话题时已经相当从容。正如白岩松说,“艾滋病防治关键在预防,如果我们能在预防方面做更多的工作,将会事半功倍,青爱工程就是这样。也许你看不到我们解救了多少艾滋病患者,但是我们在润物细无声的过程中,使太多人远离了艾滋病。”

2017年,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康辉成为第二任青爱工程形象大使。他说,青爱工程通过加强爱的教育,使得人们能够从源头上遏制艾滋病在青少年群体当中蔓延的趋势。这份工作、这份责任是沉甸甸的。在担任形象大使的过程当中,会用自己的努力,通过更多渠道把青爱工程的理念传播到更大范围的人群当中,让更多社会资源能够参与进来。

青少年防艾,也是一种救死扶伤

尽管青年学生的新发病例占比仅为2%左右,但艾滋病在青少年间的传播仍有不少令人担忧的趋势——一方面,中国15岁到24岁之间的青少年每年的报告发现病例一直在3000例上下,尤其是感染者低龄化趋势明显;另一方面,男男同性传播成为感染的主渠道。

据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公布数据显示,2021年1-10月,新增现住北京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1654例,较去年同期增加17.47%。新增病例中,经性途径传播占98%。“大三学生小光,受邀和同学一起出去玩。在一家会所中,他和来自其他国家的同性朋友吃饭、唱歌。在这些人的诱惑下,小光尝试了性兴奋药物,并与他们发生了性关系。等到事后因发烧到医院检查时,发现自己感染了艾滋病。”北京地坛医院红丝带之家办公室主任王克荣接触了很多青少年的艾滋病病例,“性无知”是造成青少年感染艾滋病的重要原因。“很多孩子没有自我保护意识,直到得了艾滋病才突然感到一切都完了。”王克荣说,艾滋病感染的低龄化趋势令人心忧,很多青少年仍缺乏防艾知识和意识。面对青少年艾滋病疫情的新形势,青少年防艾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有些家长觉得,艾滋病离我的孩子很远,对性教育爱听不听。结果,孩子就真的受到了艾滋病带来的伤害。”成都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胡珍说,“性教育不只可以解决艾滋病传播等问题,而且能够让孩子有能力保护自己,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作出作出任的任择,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幸福的人。”

北京小学万年花城分校胡紫阳,就是一名青爱工程的专责教师。

“以前,我一直以为救死扶伤的只有医生,但实际上老师也有这样的作用。如果孩子从小不重视性教育和生命教育,就容易受到艾滋病等疾病危害。在课堂上,老师可以为孩子讲授事关其一生健康与幸福的知识。”胡紫阳说。防艾性教育不只是简单的知识灌输,还需要针对青少年不同年龄阶段特点设置教育内容。为此,青爱工程有针对性地设置了相关课程。例如,在小学阶段,一年级学习“孵蛋宝宝”,用保护鸡蛋的方式感受母亲怀胎的不易;二年级了解“我从哪里来”;三四年级了解如何预防性侵;五六年级则开始学习男女的不同性征和艾滋病预防等。孩子的理解和态度也在发生变化。“最开始的时候,很多孩子还不太好意思,在课堂上窃窃私语。但几堂课下来,孩子们的眼神都变了,他们开始认真地接受和思考这些内容。”胡紫阳说,即便在课下,也有很多学生来寻求帮助,吐露自己的小烦恼。孩子的诚恳让她尤为感动。“我希望‘防艾’成为教育中的一个常规词、热点词,而不是只在艾滋病日才去宣传和强调的内容。对学生进行防艾教育,更需要持之以恒。”胡紫阳说。

青爱工程现已在全国28个省份79个地区的学校和社区援建青爱小屋1210所,设立项目基地、工作站57家,累计培训师资12000余人次,资助困境儿童、青少年33000余人次,直接受益学生、教师和家长3000万余人次。我们期待今后开展更多针对性的“青少年性教育防艾模式”交流合作,为世界发展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至今为止,艾滋病还无法治愈,教育仍然是最好的疫苗。让艾滋病防治和性教育成为每一个人的公益事业,才能最终实现零艾滋的这个目标。注:以上图片文字均由北京青爱教育基金会提供

点击 爱的教育校园行 项目,助力开展青少年健康成长必要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