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爱教育基金会

热门关键词:

当前位置首页 » 爱的教育 » 小青课堂 » 《成长路上》——解读青春密码

《成长路上》——解读青春密码

返回列表加入收藏加入收藏 来源:青爱 发布日期:2021-01-04 浏览:-|

一般来说,少男少女由于性生理的成熟而出现某些特殊的心理反应。例如,对毫无准备的少女少男来说,可能因月经初潮和首次遗精而产生惶惑不安、羞耻之感、心情烦躁等。又如,当发现自己的身体出现了变化而异性同学的身体又出现另一类变化时,产生神秘感和好奇心;又由于这种变化一时未能得到正确的解释,于是产生紧张、焦虑等心理。再如,少男少女体内的性激素分泌程度不由自主地增高,使内心产生性欲望或性冲动,因而对自己与异性的接触变得十分敏感等。还有,影视媒体中不断地出现成年男女的亲昵镜头,如拥抱、接吻或种种爱情故事,给少男少女也带来制激,使其产生困惑和矛盾的心理。少男少女渴望友情,向往爱情,想与异性接触但又有顾虑。如此种种都是十分自然和正常的青春期心理反应。如何正确地解释、理智地应对这些心理反应,是需要科学知识和意志力量的。

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少男少女的青春期心理有哪些表现,使同学们能正确地解读自己的青春密码,及时疏导有碍健康成长的不良“心结”。

一、青春期性心理发育

谈到性,你会想起什么呢?有人也许立即想到性器官、性欲望等。其实,“性”的含义是丰富而广泛的,它既有生理层面,又有社会、文化和精神内容:性思维、性想象、性价值观、性道德、性审美、性别角色等。这里,我们专门来谈谈青春期的性成长。

一般来说,性心理有以下三个发展阶段:

性意识萌动

少男少女随着身体的发育,慢慢意识到自己是“女人”或“男子汉”。性激素使你性欲萌动,对异性产生好奇心和神秘感,很想知晓“性”的奧秘。

但“异性疏远期”的羞涩和尴尬往往使男孩、女孩难以面对面去接触。于是,有的同学便喜欢去买些异性“明星”的照片贴在自己卧室里,或放在书桌的玻璃板下,随时欣赏、陶醉,得知哪里有歌星演唱会,会千方百计弄张票去听。“追星”现象发生在青春早期,根本不足为奇。还有“白日梦”、性幻想、单相思等,都属于初入花季的少男少女性成长的自然心理反应,不必为此烦恼和忧虑。其实,每个成年人也都是曾经从此情此景中走过来的。

少男少女需要懂得这是“长大”的必经之路。这时你可以多读些有趣的文艺作品,多参加集体的文娱活动,以丰富内心世界,放松容易紧张和疲劳的神经。还要多与爸爸妈妈聊天,把自己的困惑和疑问告诉他们,以求得关心与指导。

性好奇心理

随着性生理的成熟,青少年的性意识开始萌发和觉醒,产生性好奇心理。其主要表现有三个方面:

对性知识表现出浓厚兴趣

男人和女人的身体为什么不一样?阴茎为什么会勃起?手淫有害吗?为什么会做性梦?……处在青春期的同学们对性知识表现出浓厚兴趣,渴望从父母或老师那里得到科学而正确的答案,解除由“性”引起的迷惘和困惑。

喜欢接近异性

歌德说:“哪个少年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在性激素作用下,青少年这种向往或爱慕异性的心理是合情合理的。但由于青少年的性心理远远不如性生理成熟得快,很容易产生迷茫。青春期少男少女的交往多半是性心理合理的满足,是神秘感和好奇心的释放,是向往异性的潜意识流露,是对个人魅力和异性反应的试探,是进入异性世界的初步体验,与真正意义上的恋爱相去甚远。

具有性欲望和性冲动

只要青少年的生理发育正常,到了青春期定会对性感兴趣,包括爱看言情小说,做有性内容的梦,出现性的幻想和憧憬,性欲强烈时还会有自慰行为,这都是正常的。同学们既不能把性欲望和性冲动看作心理不健康或低级下流,也不能让欲望支配自己的言行,任意突破道德规范甚至法律界限。这就需要学习性知识,训练自我控制的能力,自尊自重,做个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青少年。

性心理成熟

性心理成熟的标志是具备了正确的性道德观念,能够理性地控制由性生理本能导致的性欲望和性冲动,使之不造成对他人的骚扰和对社会公德的破坏。

同学们应当知道,性欲虽是一种本能反应,但人的性本能与动物的性本能是有根本区别的。人的性本能在上万年的人类文明进化过程中被社会化、审美化、意志化了,因此,人的性欲实现有着高度的选择性、可控性,要符合社会道德规范和文明认定。青少年的性心理成熟应当遵循这样的规律。可以说,人的性心理成熟过程是与人格成长的过程相一致的。

二、少男少女的交往

对异性的态度

一般来说,步入青春期的青少年对异性的态度要经历三个阶段的变化:

1、异性疏远期

王林发现,原来手拉手、头碰头的小伙伴,不知什么时候变成了“两大阵营”,彼此之间出现了距离。下课后,女孩一群叽叽喳喳,男孩一堆嬉戏打闹,构成教室里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景;偶尔在街上碰见异性同学,也只是把头一低,算是不打招呼的招呼。住在王林隔壁的女生刘丽以前常和王林在起玩,现在却不理他了。王林很纳闷:这是怎么回事?

当少男少女发现了自己与异性在身体外表上有了差别,可能感到羞涩和不安,在异性面前会显得拘束和尴尬。女孩怕男孩观察到自己的乳房发育了,而且特别怕男孩知道自己来月经;男孩怕女孩发现自己脸上长胡须,更怕让女生看到腋毛。

于是男孩、女孩彼此疏远,课间活动保持界限,男孩扎一堆,女孩围一群。即使是儿童时代很要好的异性朋友,此时也有所回避。有的人在家庭中还不由自主地疏远异性长辈,女孩生怕父亲知道自己来月经了,男孩也生怕母亲发现自己遗精的秘密。这种青春初期疏远异性的背后,潜藏着对两性差异的神秘感和故作掩饰的心理。

2、异性吸引期

苹苹:现在我读初中了,男、女生混合打球、跳绳是常事。学习上出现了问题,多半喜欢向异性同学请教。出外旅游野餐准是自然的男女搭配。男生处处表现出“护花使者”的风度,女生则总是寻找机会表现自己的温柔贤惠。运动会上,拿名次的男生,除了收获女生的祝贺、崇拜的目光之外,还有笑盈盈递过来的毛巾、饮料。同学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男、女生共同参加的活动格外有趣。这已经超越异性疏远期了吧?

第一个时期过后就是异性吸引期了。这个时期少男少女会对异性产生好感与爱慕。女孩12~13岁、男孩13~14岁以后,两性的外表差异凸显出来,正是这种差别产生了吸引力,“同性相斥,异性相吸”,这就是所谓“磁场效应”。

这时,少男少女喜欢表现自己,吸引异性的目光。男孩乐于在女孩面前显示自己的能力和才华,以赢得女孩的好感和赞许;女孩开始注意修饰打扮,以引来男孩的注意和欣赏。男女相互接近的渴望使青少年乐于参加与异性在一起进行的集体活动,喜欢结伴外出郊游、娱乐或参加体育锻炼等,并对异性表示关心、体贴,乐于帮助异性同学以博得异性的好感,但这种接触交往多半不具专一性、排他性和持久性。

这段时期,青少年要多在集体中与异性同学广泛交往,而不要过早地陷入与某位异性同学的单独特殊亲密关系中,以免“作茧自缚”,孤立自己,失去在集体交往中获益的机会。

岁月流逝,当年的顽皮蛋和黄毛丫头逐渐出落成小伙子和大姑娘。这时,他们开始有了自己心目中的“白马王子”和“白雪公主”。他们的目光会悄悄地、不由自主地转向心目中的“偶像”,总在寻找机会和“偶像”近距离接触。即使不敢单独约会,也敢请“偶像”光临自己的生日宴会,或积极参加有“偶像”在场的活动,以求共同呼吸那一处的新鲜空气

你看,小屋四壁挂满了歌星、演员照片,“追星族”以特有的方式编织着自己的梦。不知什么时候,你会突然收到一张小纸条,心跳不已。那些追不及待的男孩、女孩开始给自己的意中人写情书,表达那幼稚而纯洁的爱慕之意。这时候,校园里便出现了一对对“甜蜜蜜”的恋人,嬉笑打闹,好不开心。这一时期的少女又常常有莫名的哀愁:渴慕异性的另眼相看,却又担心上当受骗。这就是从异性吸引期过渡到了异性眷恋期。

3、异性眷恋期

随着年龄的增长,少男少女的独立意识越来越强,与父母的关系倾向疏远。由于体内性激素水平越来越高,异性相吸的磁场效应也越来越强,每个人都可能交上一个或多个亲密的异性朋友,品尝异性间情感的甜蜜。此时的青少年应当加强责任心与自尊心,让理性与良知将欲望的缰绳牢牢握住。在交往中学习两性的相互尊重与平等并增强自信心和自律能力。在此阶段,如果失去自我控制。欲望便会超越界限,其后果将令你永远遗憾。

温馨提示:

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往往多情、怀春,这纯洁、真诚而又毫无造作。“异性相吸”好似一种磁场效应,再加上双方美好的想象,就成了某种浪漫的情怀。青春期的浪漫激情多半出自性动机,实属自然,但并不专一、长久,常常是“来得容易去得快”。少男少女若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不会沉溺于青春激情之中。你尽可品尝和回味,但又要保持请醒。切莫对这份早来的激情做永远的承诺,以免给自己和对方造成伤害。

交往的类型

青春期少男少女对异性之间的神秘感、好奇心和吸引、向往、眷恋等心理既不完全是出于个人的意愿,又不可能受他人左右。对青春期性心理的自然表达和健康安全的性心理满足是通过少男少女正当的异性间交往而实现的。尤其是作为独生子女、家庭中没有异性同胞的青少年,寻求家庭之外的异性交往是完全正常的事情。这种交往有着许多积极的功能。

1、愉悦身心,增进健康

少男少女的交往多数具有娱乐性。“开心”“有趣儿”是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交往中的主要感妥。由于异性之间有“磁场”作用,可获得异性磁场的滋养,异性参与的娱乐活动格外令人感兴趣,也更有益处。聊天、谈笑、通马路、逛公园、唱歌、跳舞、玩游戏、外出烧烤、旅行,以及开个生日聚会等,都是少男少女在一起开心的好机会,以此愉悦身心,旷心怡神,达到排解压力、放松神经、消除孤独寂寞感等目的,从而增进健康,使精力旺盛。

这种交往多半是群体行为,无须躲藏,不必掩饰。在男女之间娱乐性的交往中获得性心理的自然满足而带来的快乐感是少男少女的正当需求和权利,也是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要素。这就是为什么中小学生跳集体舞比做广播体操更有意义。

2、促进个人社会化,完成“心理断乳”过程

“社会化”是指每个人从自然人到社会人,并不断丰富自己的社会经验和完善人格的过程。这一过程贯穿于人的一生。而青春期是个人社会化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异性交往有着不可取代的功能:

一是与同龄异性之间形成正常的阴阳和谐关系,避免停留在“恋父”“恋母”状态,这可称为“第二次断乳”或“心理断乳”过程。

二是在交往和比较之中深入了解异性,正确认识自己,学习两性之间的尊重与平等,为未来的择偶与婚姻家庭生活做准备。“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男女同学相互了解、相互接纳的过程,就是成长与成熟的过程。一个人绝不能等到考试再读书,而是先读书,做练习,再考试。未来白恋爱、择偶、结婚是人生路上最难的考试,为什么不事先书并做些练习呢?

3、实施心理救护,预防心理疾病

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常有“成长的烦恼”:乳房不够丰满,阴茎不够“标准”,体形不太理想,胡须大多或太少,脸上长了青春痘,或是痛经,或是遗精了……如此种种都可能使他们产生不良情结。还有人际关系的摩擦,考试的失误,学习的压力,老师的批评,父母的苛求,甚至父母关系不和等,都会给处于敏感期的少男少女带来异常的烦恼。

处于烦恼情绪中的少男少女好像掉进了一个深渊,多么想有人追来一根救命绳以搭救一把!此时,谁来担当救助者呢?当然,救助者最好是父母。然而,父母天天忙于自己的事,说不定自己也在烦恼之中。那么,老师该救助一下烦恼中的学生吧?但一个班主任要关照四五十个学生,还要兼上课,哪里有精力去仔细阅读每个学生每天的心情故事呢?

如果你有位最要好的异性同学,他(她)在你烦恼时来到你身边,用几句设身处地的话语安慰你。话语中带着磁力,最容易打开心扉,使你顿时感到云消雾散,雨过天晴。你感到只有他(她)理解你,读得懂你,你多么需要他(她)、感激他(她)、喜欢他(她)啊!你很快从痛苦深渊中解脱出来。

可是过了一阵子,那根“救命绳”就自然不那么有用了。或许,被救助者自己有了经验和力量,又会深有感触地走近另一个处在心理困境中的异性同伴呢。就这样,出于心理救助而交往的男孩女孩不可能也不需要保持天长地久的关系,就像病人康复之后不再去看医生一样。这难道不是少男少女的友情交往中最常见的情形吗?能够相互救助的少男少女多半不会从心理困境走向心理疾病,预防胜于治疗。

4、优势互补,利于学习

其实,男女同学在一起切磋学习,商讨功课,效果最好。因为男、女生在学习上各有所短和所长,来自异性磁场的吸引力更使男女同学之间的互助、互比和相互激励成为学习上进的无形力量。看看班里那些学习上的佼佼者,他们大多是知识丰富又善于交往的学生,有谁是那种闭关自守、与异性同学老死不相往来的“孤家寡人”呢?学习成绩优秀的青少年多半性格开朗,包容性强,喜欢参加与异性相聚的群体活动,但不搞小圈子,许多异性和同性都喜欢他(她)。

健康的两性交往对少男少女的成长有诸多的好处,只要把握好两性交往的分寸,防止“过”与“不及”。

成长启示录

10年前,刘斌还是一个13岁的少年,在一所重点中学念初二,是品学兼优的学生。父亲是一家股份公司的总经理,整天为事业奔波;母亲是一位护士,经常上夜班。刘斌从小就有一种孤独感,父母总是喜欢把他关在家里做作业,用电话监控他的行动。自从进入初中,他就开始对父母的管教进行反抗,经常个人出去散步、购物,并迷上了放风筝。

一个深秋的傍晚,刘斌来到小区广场放风筝。这是他自己动手制作的蝴蝶状风筝,色彩鲜艳,形象逼真。刚搬进小区来的美国留学生琼斯小姐远远地从公寓的阳台上看到了刘斌和他的风筝,便跑到广场来:“先生!先生!”她用生硬的汉语喊着刘斌,而刘斌并不知道是喊自己,因为“先生”是称呼成年男子的。“先生,你的风筝太美了,可以给我放一会儿吗?”

这时,琼斯已走到刘斌面前。刘斌断定是称呼自己的,他异常兴奋:这位金发碧眼的女留学生竟然尊称他“先生”,他将风筝线给了琼斯。

后来,刘斌成了琼斯的好朋友,琼斯邀请刘斌到她的公寓去做客、教她和女同伴玛莉制作风筝,他们还一道骑着自行车到郊外去放风筝。两位女留学生向他提各种问题,比如学校里的老师怎样上课,同学们怎样相处,怎样游戏。她们甚至问刘斌有没有女朋友,刘斌直摇头。刘斌告诉她们,有一位初三的女生经常塞给他纸条,他正为这件事犯愁呢!琼斯问刘斌:“你喜欢她吗?"刘斌摇摇头。“真的不喜欢?"琼斯接着追问,刘斌仍然摇摇头。琼斯建议说:“那你可以婉言谢绝,不要伤害人家,更不要把纸条给同学和老师看,一个男子汉应当有风度嘛!"刘斌会意地笑了。琼斯和玛莉也将美国的风土人情介绍给刘斌,送给刘斌一本画册,还教刘斌识五线谱、弹钢琴、说英语。当然,两位女留学生也通过与刘斌的交往,使汉语会话水平大大提高了。

刘斌有了两位异国他乡的朋友后,眼前展现出了一个崭新的世界。这两位外国女孩成了他无话不谈的朋友,他常将心中的烦恼和欢乐尽情地向她们倾诉。

现在,刘斌正在加拿大攻读硕士学位,他时常怀念那两位美国朋友,正是她们的友谊帮助他顺利地度过了孤独、迷惘的青春期。

专家评语

男女同学交往的好处很多

●益智

男生、女生智力类型有差异,他们经常在一起相互学习、相互影响,可以取长补短,提高彼此的智力活动水平和学习效率。

●丰富情感

人际交往关系是敏感而微妙的,在与异性交往中获得的情感交流和感受,往往是在同性朋友身上得不到的。女生的情感比较细腻温和,富于同情心,富有使人宁静的力量。这样,男生的苦恼、挫折感可以在女生平和的心绪与同情的目光中得到缓解;而男生情感外露、粗犷、热烈而有力,可以消除女生的胆怯与疑惑。

●完善个性

只在同性范围内交往的人心理容易狭隘,而多方面的人际交往可以使差异较大的个性相互影响,达成互补,使情感体验更为丰富,性格更开朗,意志也更为坚强。保加利亚的一位心理学家说过:男人真正的力量是带一点女性温柔色彩的刚教。

人们都有这样的体验:有异性参加的活动,较之只有同性参加的活动,更易使人感到愉快,玩得更起劲,活动的气氛也更和谐、活跃。这就是心理学上的“异性效应”。当有异性参加活动时,异性间心理接近的需要就得到了满足,于是,彼此间就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愉悦感,激发起内在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友情与爱情

什么是爱情? 友情能变成爱情吗?男、女生之间的“早恋”是爱情吗?

前面已谈到大多数男女同学交往的性质和功能。少男少女在其中任何一种性质的交往中,都可能建立起纯真的青春友情。这种友情是坦然的、开放的、不排他的、不保密的,无需太多的责任,更无需天长地久的誓言。这种异性友情又是不断变换、不求结果的。

有的同学会问: “友情和爱情有界限吗?友情如果变成了爱情又怎样?"的确,直到今天,世界上有哪位哲人学者准确地说出了友情和爱情的界限?其实异性之间的友情和爱情都是美好的情感体验,它们都会给人带来追求进步和完美的动力。当然,爱情与友情相比,是更成熟、更复杂的感情了,它有专一性和排他性。也就是说,一个人很难同时与两个人建立爱情关系。

爱情是伟大神圣的,它需要成熟的力量,需要巨大的“投资”,处于青春期的我们还很难承担起真正爱情的分量。

有几位先人研究过古今中外那些值得称颂的爱情故事,总结了爱情的基本内涵与特征:爱情是对所爱者的生命及其成长的始终关怀;爱情使自已努力去达到双方人格完善的长远目标;爱不只是一种感觉,也不只是一种需要,不是弱者对强者的依赖,更不是私欲的满足或个人利益的追求,真正的爱情应具备无私、关怀、信赖、尊重、接纳、恒久等特征;爱情是心甘情愿的等待,爱情是深沉的善意,爱情不容骄做和粗鲁,爱情拒绝嫉妒和猜疑;爱情是鼓励与希望,爱情是真诚和谦虚,爱情是牺牲与奉献,爱情是忘记受伤的回忆……这样的爱情难道不值得赞许吗?谁有理由反对?

可是,刚刚步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能否真正懂得爱情的这些丰富内涵,并有能力将它们付诸实践呢?须知,实践爱情的承诺需要成熟的智慧、丰富的知识、强烈的责任感、坚定的承诺、足够的耐心和坚强的意志力。这一切不正是少男少女们在人生的春天尚需进行学习和训练的心理品质吗?

“我是不是喜欢上她了?"这几天,小强脑海里总是浮现出她的影子,尤其是在睡觉前,老想着她微笑的面容,长发飘飘的背影。白天上学时,总想亲近她,但是看到她又很不好意思。 小强整个人都有一些恍惚了。他想:“难道这就是爱情吗?”

专家建议

不要担心,这只是青森期少年对异性的好奇与多情,很多人都会有同样的体验。这当然还称不上爱情。想一想,你了解她吗?你喜欢她什么呢?如果是迷人的外表,那么另一个女生的外表也许更加迷人;如果是你一时的冲动,那么冲动过去之后呢?如果你真心想了解她,多结交一个异性朋友,那么不妨坦然地走近她,文明、礼貌地对待她,与她交流,相互学习,看看她将做何反应。

初恋是什么?为什么初恋情结令人刻骨铭心?

少男少女多半不能解释自己第一次喜欢上一位异性究竟

属于什么感情。有的人模仿着电视屏幕上的语言和流行歌曲中的词句,脱口而出“我爱你”。此时所说的爱其实是没有多少分量和内容的。第一次说出“我爱你”三个字时,内心是那样激动,情感那样纯真,因为这毕竟是第一次经历异性之间的心理共鸣啊!这“第一次”也许是送张情人卡,或一封摘抄来的抒情诗;也许是一个会意的眼神,也许是一句热情的话语,当然,还可能是一次拥抱、一次热吻。尽管这“第一次”来得含糊而匆忙,来得神秘而新奇,但少男少女们总是欣喜若狂地将这“第一次"尽收心底,称之为“初恋”。

少男少女这种友情式的“初恋”像春雪一般柔和,像蓝天白云一般美丽,它使成长中的身体感到舒展,它使干渴的心田得到滋润。然而, “初恋”的情结也像春雪与白云般的脆弱和短暂,没有结果,没有永恒,但它却令人回味无穷,刻骨铭心。多少流传千古的名篇巨著不都在歌颂那些没有结果的“初恋”激情吗?

心理学家契可尼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发现人的记忆力有奇特的选择性,它最善于记录下人生中未完成或突然中断了的事件,而对善始善终的事情却懒得记忆。例如,考你100道数学题,99题你都完成了,只有一题未做出结果。以后,你对那99题很快淡忘了,而那没有结果的一题,却让你记忆犹新。这就叫作“契可尼效应”,是一种普遍的心理规律。

青春期的“我爱你"多半是那种没有结果的尝试,但你可能对它记忆深刻,为它而陶醉。

成长启示录

高三那年,我和一个男生走得很近。我们一同上学,一同回家,周末相约自习、逛电脑城,跑很远的路去买参考书。也许是高考压力下的孤独使我们彼此产生信赖,觉得有一个人陪伴才有勇气走下去。每次模拟考后我们就去爬山,在凌厉的疾风中谈论着通不可及的未来和理想,在空荡荡的山谷间,声音回响然后消失。我们不觉得这样有何不当,因为我们只是亲密地并肩作战,谁也不会对谁许诺什么“秋后的果实”。我们尚未耕耘呢。

然而,班里的谣言是难免的,说我们恋爱也好,说我们思想开放也好,同学们都酸溜溜地看着我们俩,还有人心存恶意。更糟糕的是,老师瞄准我们了,很快开了家长会。我原先以为我是那种可以让老师放心的“好学生”,她了解我对事情把握的分寸;何况在高考“大战”即将爆发的紧张状态下,她不会在父母那里给我压力。然而,那天家长会,我母亲还是被单独留下来了。我远远地看见她和班主任在走廊上“密谈”,神情严肃,我的心变得紧张起来。

我知道误会已经发生了,而我对此又是百口莫辩、束手无策。一种深深的无助和迷惘在我的周身蔓延,我仿佛陷入泥沼,想要拼命挣扎却只是越陷越深。我再一次感到背叛。我是一个需要被人信赖、被人肯定的孩子,如果失去这种支持,我会软弱不堪。

母亲回到家时,我锁上了房门,独自对着书桌发愣。看着窗外万家灯火,突然想从这个世界消失,和任何人都没有关系,甚至母亲。那种可怕的逃避的念头仿佛一道墙,遮挡住我受伤的心,让我只能在一条狭窄的缝隙中暂且偷生。

睡觉前的洗漱,我小心翼翼地避着母亲。可是母亲还是在我要进房间的那一刻叫住了我:“青!”我回过头,冷冷地看着她,尽量使自己不露一点声色,而且装着很疲惫。母亲直直地看着我,竟然说不出话来,这是我第一次看到母亲的窘迫。“今天你们的班主任,她跟我们家长讲了一些……一些你们这个关键阶段要注意的事情……”母亲不连贯地表述着,艰难而费力,“她好像说,现在你们年级中有男女同学走得太近的情况,影响不太好……你,我想知道你有没有?……”我别过头,不看她,说:“怎么可能,我学习都来不及。谁有心思去想那个?”母亲仿佛舒了一口气,说:“那就好,早点儿睡吧,我还一直担心来着。”她上前安顿我上床,帮我掖好被子,关上灯。

我在黑漆漆的房间独自躺着,脑子里依然很乱。母亲似乎并不知道我真实的情况,否则就没有必要问我。那么,就是班主任没有告诉她?我心情平静了许多,觉得一切又变得有希望起来,闭上眼睛沉沉睡去。

几天后,一个周末的下午,母亲在我身旁织着毛衣,在不经意间突然跟我说:“你说好气不好气,我居然听人说看到你和一个男生在逛街。我想他们一定是看花眼了,你学习这么紧张,哪来的时间?”母亲说的时候眼睛盯住我,一动不动,我知道她在等我的一个回答。我镇定地握住手中的笔,好让手不至于颤抖。

“是吗?怎么会?我没有啊,什么男生?”我做出一副沉思的样子,突然想到什么似的说:“噢,说不定是那次跟表弟去肯德基。你知道表弟现在人高马大,站在我身边完全可以充当我的男朋友了。他上次还说要冒充我的男朋友呢……”我滔滔不绝地讲着,可是发现这个谎话编得实在糟糕,自己心里都发虚了。

“原来是这样,很可能的。”我知道母亲一眼就看穿了我这个“玻璃”质的谎言,可是她仍然点着头表示相信。我感激地看着她,我明白她是在告诉我,其实班主任已经向她说明了一切,但是她不打算追究这件事,因为她信任我,不想给我难堪,要我明白她对此不赞成,但却可以理解。

我们两人心照不宣地把这个秘密保留着,永远不会揭发出来,但永远都彼此了解心意。我知道了母亲的保护除了看日记、探知男同学以外还有另一种形式;缄口不言,给你绝对的信任。我那脆弱的自尊心和隐私感在那一刻得到升华,我绝对不辜负母亲无条件的信赖。

后来,上大学了,我和那个男生分开,到了两个不同的城市。我们开始还偶尔写写信,后来就懒得再动笔了。似乎那个时期一过,对彼此的需要便消失,又各自回到自己的世界。但我还是感激那个男生在“非常时期”陪我走过了一段不寻常的路。我更加感激母亲那时的含蓄和淡然。如果她把事情渲染得很严重,那么我必然也会相应地加深对这个男孩的依赖,说不定还会盲目地把这种感情当作爱情或者什么的,进而大义凛然地为了“爱”而做出一些后果不堪设想的举动呢。我知道,以我在青春期叛逆的性格,我是有可能在那种情况下被毁灭的。所以,母亲那双清澈的眼睛里沉淀下许许多多的秘密,最令我感动的就是那件几乎影响我整个人生的事。

三、走出青春的迷茫

同伴交往的困惑

朋友们都讨厌我

午饭后,我趴在桌子上专心致志地看书。坐在我后面的田甜和周围的几个同学在聊天。过了一会儿,我听到他们说:

“她中午还学习?”“学习好的人就是不一样。”

分明就是在说我,但是我只是看书,一句话也不说。

这时,一个同学说:“她不是聋子吧?怎么一句话也没说。”同学们全都笑了,我一下子觉得自己的脸在发烧。

最近一段时间,同学们总是欺负我,不光是在我学习的时候。我穿裙子上学,他们就说:“哎哟,公主来了!”这时,如果我低下头,他们就说:“她就会学习,像个傻子似的。”上次我发完言,回到座位上的时候,听到背后有人说:“别以为自己有什么了不起。”

同学们为什么都不喜欢我呢?

被孤立是一种很难堪的心理体验,尤其是对渴望社会交往的青少年来说。很多青少年离家出走、逃学,甚至轻生,都和被集体孤立有关。

针对这种情况,建议如下:

1、反省一下自己

谁都不喜欢自以为了不起的人,总是在同学们面前炫耀自己成绩有多好,一开口就说自己是多好的人,谁会喜欢呢?眼里只有自己,不尊重别人意见的自私的人也是不受欢迎的,因为这样的人总是忽略别人的感受。不诚实,不懂礼貌的人,大家也不愿意和他做朋友。

如果你确实被同学孤立,那你就要好好想想自己是不是有这类的表现,或者有些自视清高,看不起不如自己学习好的同学?总之,要找出被孤立的真实原因。若是自己的缺点,应努力改正。若是被同学误解,也要主动与误解你的人交流、谈心,争取尽快消除误解。

2、孤立别人不利己

对于“为什么孤立同学”这个问题,很多同学都回答说“开玩笑”,还有人说是因为“觉得好玩,看到他难受,我觉得高兴”,也有人说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力量”,等等。

这样看来,孤立别人的人也挺无聊。别人不是用来开玩笑取乐子的工具,这种把别人当成玩具、把自己的快乐或利益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的自私者,有谁会看得起呢?

如果为了显示自己力量而孤立别人,那恰恰是无能的表现。想一想,别人被你孤立了,你的力量又表现在哪里?

还有的人是出于嫉妒而孤立别人,看到别人学习成绩好,人长得漂亮,或者听到别人受赞扬,自己心理就不平衡,于是就煽动其他同学来孤立佼佼者,以减轻自己内心的压力。这种人不是有心理障碍,便是品质恶劣,最终将使自已受到孤立。

3、被孤立的时候应该怎么办

首先要想一想同学们为什么讨厌自己,看看自己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问同学,他们孤立你的理由是什么;或者,写信给他们,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告诉他们,以求得理解,也是个很好的办法。

如果别人只是为了戏弄你,毫无理由地孤立你,就应该明确地告诉他:“够了,现在应该结束了!”“你这样对人,我为你感到羞耻!”如果你一直默默忍受着的话,他会觉得你好欺负,可能会变本加厉。

如果别人是出于嫉妒而孤立你,那你就更不用烦恼,这恰恰凸显出你的优秀。但是你也要注意帮助周围的同学,让大家都进步,你也就不孤立了。

温馨提示:

这个世界上不可能每个人都喜欢你,所以,先和喜欢你的人交朋友吧,再用友情的力量去团结那些不喜欢你的人。

小贴士

如果不想被孤立,请听下面的忠告:

不要自高自大,要谦虚待人。

不说谎,要诚实。

不要在背后诋毁别人,说别人的坏话。

不要嘲笑或捉弄别人,伤害别人的自尊心。

不要把朋友的隐私随便告诉别人。

信守诺言。

衣着整洁干净。

不要因迟到而浪费别人宝贵的时间。

不无故缺席应参加的集体活动。

代际交流与沟通

苹苹:我今天又和妈妈顶嘴了,觉得她特别烦,老是要我干这干那,还要上各种辅导班。她总是管着我,不喜欢我看上的新衣服,让我必须穿她替我买的那几件。

果果:我也有同感!我放学后就爱和皮皮他们一起踢足球,可是爸爸妈妈偏不许我和他们在一起玩,也不让我踢足球,整天就知道在我耳边唠叨“看书、做作业”,我耳朵都要磨出茧子了。怎么办啊?

进入青春期以后,少男少女的自我意识发展得很快。小时候完全依靠父母,现在自己却能独立做一些事了。这时,你就觉得自己长大了,似乎不用父母帮助,什么都行了。旦父母再来帮助,你就觉得多余,感到心烦。

然而,你真的独立了吗?没有父母的财力支持,你能上学吗?没有父母为你营造的家,你有归宿吗?没有父母的指点,你不会迷失方向吗?没有父母的呵护,你安全吗?离开父母和家,你现在能做什么?当然,你毕竟不再是幼小的孩子,不能样样事情都由父母操办。但也正是因为你长大了,才更需要理智和耐心地与父母沟通和交流,而不是一味地反感甚至叛逆。

如果你实在觉得妈妈管得太多,你可以尝试这样对她讲:“妈妈,我已经长大了,您让我自己试试看。”这时候妈妈也会为你的成熟表态而欣喜。

因为爸爸妈妈习惯为你打理一切,所以让他们一夜之间把你看成大人,那也很难。你懂得“理解万岁”吗?请你多给辛勤的父母一份理解吧。

有些同学还以反对父母干涉为借口,一些本来该做的事情也不做。比如,妈妈问:“你最近怎么老是看电视啊,看看书吧!”他却说:“本来我是想要看书的,被您这么一说,又不想看了。”

青少年确实要成长,父母应当为你的成长留出空间。但是,你用什么事实来证明你的成长与自觉呢?只有当他们到你生活、学习上的真正进步,才会放心地减少多余的干和包办。

成长启示录

孩子,当你还很小很小的时候,我花了很多的时间,慢慢地教你用汤匙、用筷子吃东西;教你穿衣服绑鞋带、系扣子;教你洗脸、梳头;教你擦鼻涕、擦屁股……这些和你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是多么令我怀念!所以,当我记不起事、接不上话时,请给我一些时间,等我一下,让我再想一想……极有可能最后连要说什么,我也一并忘记,请体谅我,让我继续沉醉在这些回忆中吧!孩子,你是否还记得,我们练习了好几百回才学会的第一首儿歌?你是否还记得,我每天都被你逼着绞尽脑汁回答“我是从哪里冒出来的”这个问题。所以,如果我重复一些老掉牙的故事,如果我情不自禁地哼出我孩提时代的儿歌,请不要厌烦我。现在,我经常忘了系扣子、绑鞋带,吃饭时经常弄脏衣服,梳头时手会不停地颤抖……不要催促我,不要发脾气,请对我多一点耐心,只要有你在眼前,我的心头就会有很多的温暖。我的孩子!如今,我的脚也站不稳、走不动了,所以,请你紧紧地握着我的手,陪着我,慢慢地向前走,就像当年我牵着你一样……

同学们,以上是一个孤苦老人写在敬老院的砖墙上的留言,不知道你读后有何感想?

图片1

本文标签:青爱小屋 青爱工程 青爱基金会 中国青爱工程 北京青爱教育基金会

服务热线010-84404273

关注微信更好服务关注微信更好服务
咨询咨询 微信微信二维码 地址地址 TOP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