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顺晚报]清华教授指导家长对孩子说“性”
返回列表
加入收藏 来源:青爱 发布日期:2008-11-22 浏览:-|
本报讯 记者陈亚娜报道 “孩子在青春期阶段,出现对异性的情感萌动、生理冲动都是正常现象,比如早恋、手淫等等......”昨天上午,在市第二中学启动的“青艾小屋伴您孩子健康成长——家长课堂”上,清华大学教授、性教育专家马晓年为家长代表们做了“青少年性教育,家庭是第一课堂”的专题讲座,他的一席话引起台下的家长们强烈反响。
马晓年说,性是与生俱来的,孩子在不同的年龄段,会有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家长们要对症下药,健康引导。在6-10岁这个阶段,虽然孩子们看起来对异性不感兴趣,好像对性别差异不太懂,但这阶段却是孩子性别成长最关键的时期。家长可以通过游戏,让孩子们多与同伴合作,体现孩子的性别角色,让他们在心理上认识到自己的性别。而11-18岁这个阶段就是人们常说的青春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开始对性产生好奇,出现心理上和生理上的萌动,比如让家长们担心的早恋、同性恋,甚至性行为。孩子出现这些现象,自己就很压抑、自责,如果这时候家长和老师不能理解、宽容,那么将会进一步刺激孩子走向极端,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
“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后,家长们不要回避性的话题,要坦然面对孩子可能出现的问题。”马晓年列举了青少年可能出现的在特殊情况下发生的性行为,比如因为性冲动而引发的怀孕等问题。家长要为孩子讲清楚性行为可能引发的一系列后果,要让孩子面对性的时候把握三道防线:尽量不发生婚前性行为;尽量安全,不怀孕;尽量不分娩。最大程度减少对孩子的伤害。
“我和他爸一直都不知道怎么跟孩子说这些问题,看来真应该好好学学。”听完讲座,一位学生家长感慨很深。大多数家长都表示,在孩子性教育方面难以启齿,即使想教育,也不知道怎么教育、教育什么。“看来很多事情也不能完全怪孩子,咱们做家长的也有责任啊!”
据了解,“青艾小屋伴您孩子健康成长——家长课堂”启动后,会不定期地开展性教育专题讲座,为家长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方法,帮家长答疑解惑,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本文标签:青爱小屋 青爱工程 青爱基金会 中国青爱工程 北京青爱教育基金会
相关媒体报道
- 2025人与自然读书周活动媒体报道
- [chinadaily] Foundation to set up Maternal Love Academy in Indonesia
- 【香港新闻社】重磅项目发布 让爱落地——青爱印尼公益行完美收官
- 【香港新闻社】用爱守护成长——华尔街先驱报专访北京青爱教育基金会理事长张银俊
- [THE WALL STREET HERALD]Guarding growth with love — an interview with Zhang Yinjun, chairwoman of Beijing Changier Education Foundation
- 【华尔街先驱报】用爱守护成长—— 访北京青爱教育基金会理事长张银俊
- 【今日头条】北京青爱教育基金会代表团在联合国妇女地位委员会第69届会议上 展现中国担当 贡献中国方案
- 【中国报道】北京青爱教育基金会代表团在联合国妇女地位委员会第69届会议上 展现中国担当 贡献中国方案
- 【中国网】喜报!张银俊被授予“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
- 【人民政协网】联合国全球地理信息知识与创新中心主任李朋德访问北京青爱教育基金会
最新资讯文章
服务热线010-844042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