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爱教育基金会

热门关键词: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热点关注 » 面对花季生命的陨落——校园危机事件心理干预策略及生命教育反思

面对花季生命的陨落——校园危机事件心理干预策略及生命教育反思

返回列表加入收藏加入收藏 来源:青爱 发布日期:2012-05-18 浏览:-|

面对花季生命的陨落

                                                                                                                                                   —— 校园危机事件心理干预策略及生命教育反思

                                                                                                                                                                           ●  辽宁抚顺二中    白云阁

近年来,校园轻生事件时有发生,如何从心理危机干预角度积极预防和快速有效应对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校园轻生事件,保障学校正常的教学和生活秩序,维护广大师生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使危机损害降到最低,是学校必须严肃面对、亟待研究和解决的新课题。建立健全学校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是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加强生命教育的重要标志,它不仅体现在危机时刻对师生心理的救助, 还体现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对每一位师生个体心身健康的关注。

情景再现

2009 年初春的一天,傍晚放学时分,某重点高中一名“品学兼优”的高二女生莉莉(化名)割腕后从教学楼顶坠落,希望以此了结自己的“悲苦”人生,身后留下两封写给父母和同学们的厚厚的遗书。那一天,正是莉莉17 岁的生日。白天收到同学好友生日礼物和美好祝福时,莉莉还显得非常幸福,放学后,老师同学刚刚离开校园,她却决然地走上了“不归路”。对面教学楼部分高三师生,目击了跳楼事件的全程。

因抢救及时,莉莉生命得救。但莉莉的轻生行为,在校园内产生极大影响,尤其是事件目击者、女孩的老师同学好友等反应更为强烈,大家很难接受通常在报刊媒体中看到的学生自杀现象居然会出现在自己的校园,更难以相信白天还“一切正常”、品学兼优又身为班长的莉莉会是自杀的主角……同学们陆续出现很多情绪和行为反应:

“我实在不敢相信班长会这样做, 昨天一夜未眠, 头脑中不断地猜想着班长在承受的痛苦,

她能顺利度过这一关吗?是什么原因让她选择放弃自己的生命?人活着到底是为什么?”

“听到好朋友自杀的消息时,我好害怕,我们有着太多相似的心灵体验,但我没有她的勇气。昨夜我失眠了,老师,我好担心自己会是第二个……”

“同学跳楼自杀了, 居然有同学根本不在意、麻木不仁的样子,我好生气,他们怎么这么没良心?我今天差点跟同学吼起来,被好朋友劝住了。老师,我错了吗?”

“老师, 我好害怕, 昨天晚上我们从窗口看到了她跳楼的全过程,吓得我一宿没敢睡觉,头脑中总是反复出现当时的情景。”

“看着课本,我却无论如何无法进入学习状态,心里慌慌的,马上高考了,老师,我啥时候才能恢复正常学习状态啊?”

这些文字都是事发后,学生在接受学校个体及团体心理危机干预时提出的问题,也是危机事件发生后,学生们最常遇到的心理困惑。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帮助的话,可能的伤害和影响不言而喻!

莉莉跳楼事件发生后,受冲击的不只是学生。许多班主任老师对学生工作及班级管理充满了疑虑和恐慌,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学生,与学生一起共度难关。更有个别年轻教师,甚至不敢进教室上课。学校日常管理及教育教学工作都受到了强烈冲击。一些家长也是人心惶惶,孩子的心理健康及生命安全话题备受关注,如何帮助孩子早日走出情绪阴霾、避免类似悲剧发生?

事发当晚,学校领导果断决策,在全力配合医护、公安及家属对自杀未遂者进行生命救助的同时,立即启动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应急机制,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对广大师生尤其是重点受创人群实施及时、系统的心理危机干预。实践证明,校园轻生事件发生后,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在整个危机事件的应急处理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心理危机干预与生命救助同等重要

心理危机是指由于突然遭受严重灾难、重大生活事件或精神压力,使生活状况发生明显的变化,尤其是出现了用现有的生活条件和经验难以克服的困难,致使当事人陷于痛苦、不安状态,常伴有绝望、麻木不仁、焦虑以及植物神经症状和行为障碍。每个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都可能经历心理危机。由于处理心理危机的方法不同,后果也不同。一般有四种结局:第一种是顺利度过危机,并学会了处理危机的方法、策略,提高了心理健康水平;第二种是度过了危机但留下心理创伤, 影响今后的社会适应;第三种是经不住强烈的刺激而自伤自毁; 第四种是未能度过危机而出现严重心理障碍。

对于大部分师生来说,校园轻生事件所引发的心理危机,危机反应无论在程度上或者是时间方面,都不会带来生活上永久或者是极端的影响。大家需要的只是有时间去恢复对现状和生活的信心,在这个过程中,亲友和同学间的体谅、支持以及适当的专业心理帮助,可以协助他们恢复得更快些。然而对于那些受冲击大、影响严重的个体来说,若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心理援助,将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严重者可能出现模仿自杀或伤人等

极端行为。因此,校园轻生事件发生后,救助生命的同时,学校心理健康工作者应尽快对相关人群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刻不容缓。任何推诿责任或企图忽视师生心理感受、不重视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决策, 都可能带来更大的危机及对师生心灵更深的伤害。

通告事件真相,获取舆论主动,师生携手共度难关

任何一起校园轻生事件,都可能在极短时间内闹得沸沸扬扬。任何试图压制、隐瞒或是谎报事实的做法,都是掩耳盗铃、不负责任的,处理不好,必将引发更大的危机,产生更坏的社会影响。所以,校园轻生事件发生后,学校应公开事件过程,让人们了解真相,不仅能加强社会、学校、学生的沟通,还能消除校园人群心理上的紧张和恐惧,警示和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

第二天早晨,校长通过校园广播,向全校师生正式发布了事先起草好的《校园突发事件通告书》。通告书的内容包括四个方面:(1)正式通告学生跳楼事件始末及生命救助情况,因抢救及时,轻生者已脱离生命危险;(2)告知全体师生,人们受危机事件冲击后可能在情绪、认知、行为及躯体等方面出现一些应激反应, 这些反应在一定时间内存在是正常的, 但若反应强度过大、超出了自身的应对能力,需及时求得专业心理帮助或其他的社会支持;(3)

学校心理老师将通过个体咨询、团体辅导、热线电话及网络邮件等多种形式为全校师生提供专业心理援助;(4)向全校师生提出应对危机事件的“三不”原则——不渲染、不议论、不评判。尊重他人的选择,但绝不赞同以轻生方式解决问题的做法!希望广大师生珍爱生命, 守护健康,在科学的引领下师生携手共度难关。

由于信息发布及时、透明,学校态度诚恳、富于人性化,规则清晰明了,全校师生能够在第一时间从官方了解到事实真相,不仅加强了社会、学校、师生的沟通,还从心理上消除了紧张和恐惧。

加强对教师及家长的心理干预,是学校扩充应对心理危机干预人力资源的最有效途径

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大致包括危机前的预警机制、危机发生时反应机制以及危机发生后的恢复机制等。校园轻生事件发生后,如何对学生进行最广泛的心理支持、如何及时发现并有效干预人群中有严重应激障碍的“隐患”个体、如何协助受事件创伤较重的学生群体尽早恢复原有的心理平衡,正是学校心理危机干预机制“预警机制、干预机制、恢复机制”三环节要解决的问题。在学校专业心理工作者人力、精力资源非常有限的情况下,充分发挥他们的专业引领作用,加强对教师及家长群体的心理干预及专业技术培训,是学校及时扩展应对心理危机人力资源、有效协助全体师生顺利度过难关的最有效途径。

校园自杀事件发生后,教师群体尤其是班主任群体所受冲击非常大,而他们又是学校稳定与发展的中坚力量。由于教师人数较多,所以在实施过程中,我们首先对全校班主任及兼职德育教师进行了团体心理干预和专业培训。辅导于事发第二天及一周后分两次进行,3 个小时,团队由学校领导及心理教师共同带领。科任教师主要通过《心理危机干预常识(教师篇)》宣传单及个体咨询等途径得到心理援助和专业支持。

教师心理辅导与专业培训是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实施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不仅有效地帮助老师们处理突发事件所造成的情绪和行为困扰,对学生轻生事件有比较客观、冷静的看法,也对他们如何观察本班学生心理及行为反应、协助学生有效应对危机事件,提供了必要的应对策略和方法,并为后来学生个体及团体心理辅导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教师团体辅导,既扩充了学校应对危机事件的人力资源,更坚定了全校师生科学应对危机事件冲击的信心。

开设家长课堂,为家长提供必要的心理干预和专业技术支持。为确保每个孩子的心身健康和生命安全,我们还通过致家长一封信、家长会及《心理危机干预常识(家长篇)》宣传单等方式,号召全体家长与学校携手,陪伴孩子科学应对事件冲击,走过“沼泽”。

校园秩序逐渐恢复稳定后,学校还特别邀请心理教育专家、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刘翔平博士到校做专题讲座,向全校老师及家长宣传普及心理危机干预及青少年生命教育常识, 增强全校师生及家长齐心协力应对危机的信心,充分发挥家长在青少年生命教育中第一道防线的作用。

学生心理干预,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核心任务

校园自杀事件发生后,受冲击最大的群体是学生。尤其是与轻生者关系比较密切的同学好友、参与现场生命救助的同学、目击事件过程的同学、虽未目击但听过同学详细描述自杀细节情绪反应强烈的同学、与轻生者有过类似绝望心理历程且性格比较孤僻内向的同学以及近期曾遭遇过学业、情感及亲人失败或丧失情绪不稳定的同学、受事件冲击较大情绪反常的同学等学生群体,均系高危人群,需特别关注和重点干预。对这一群体实施及时、系统、专业、直接的心理干预,乃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中最核心的任务。

事发第二天下午开始,我们先后对这一近百人的重点干预群体以10 人小组为单位, 分别进行了为期两个小时的团体心理辅导。辅导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安静、宽敞的团体心理辅导室分小组进行。团体辅导过程主要由活动导入、整理感受、心理教育、小组分享、表达祝福等五个阶段组成。

在辅导过程中,我们精心设计了一系列活动,引导同学们通过书写、绘画、分享等形式,及时释放负性情绪、整理内在感受、发掘自身及团队应对危机事件的力量,增强战胜危机的信心和力量。辅导过程中,我们还在适当的时机,与同学们一起探讨了对未来和生命的看法。深入交流中 同学们理性地意识到,构建自己社会支持系统的必要性,面对人生中可能遭遇的各种挫折和困难,逃避或轻生的选择并非解决问题之道,反而可能因为我们的一时冲动而伤害到众多无辜!团体辅导结束时,我们给每个同学发了一张彩纸,请他们将自己想要对轻生同学说的话和祝福写在上面。然后将它放进一个精心准备的纸箱中,作为送给莉莉的爱的礼物。祝福声中,心理老师跟所有同学一起,十几双手共同搭在一起,十几颗心融在一起, 为正在医院抢救中的莉莉同学默默祝福!爱与力量在无声的凝聚中传递!在这一环节中,安全、信任、尊重、开放、相互支持的团队氛围至关重要。在情绪自然释放、情感自由表达、思想互动交流中,团体心理辅导的价值得以最大程度的呈现!

学生团体干预的同时,我们还通过班主任、班级心理委员及学校心理中心网站等,以“个体心理咨询邀约书”形式向全校师生公布了心理危机干预热线、心理咨询信箱、个体咨询时间地点及校外心理辅导机构的相关信息等,以鼓励那些受事件冲击较大、引发问题突出或有其他心理帮助需要的老师、同学及家长通过面询、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得到及时有效的个体心理援助。事发后两个月内,心理危机干预中心共接待师生个体求助70 余人次,危机干预收到良好效果。

面对花季生命的陨落,对心理危机干预及生命教育的几点思考

1. 实践证明心理危机干预在校园危机事件管理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在校园自杀事件巨大冲击面前, 学校能够及时启动心理危机干预方案, 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及老师、家长提供必要的心理援助和危机干预,协助广大师生释放负性情绪、调整认知、学习新的有效的应对心理危机的方法和策略,及时修复心理创伤, 确保广大师生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 有效防止了校园模仿自杀事件的发生,已是危机干预的最直观的成效之一。

2. 在心理危机干预人力有限、受创人群数量大且分散、学生心理成熟度及应对危机事件生活经验不足的情况下,若想实现心理危机干预效益的最大化,需遵循“个体咨询辅导与团体辅导培训相结合”、“学校心理干预与家庭社会干预相结合”、“应急心理干预与后续生命教育相结合”等基本原则,确保重点人群得到及时、有效、专业、直接的心理干预,确保生命教育活动惠泽全员。

3. 校园自杀事件发生后,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能够及时、系统、有效实施, 离不开学校领导的科学决策、心理教师的专业积累及学校平时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础。在校园自杀事件面前,学校领导能够直面问题、勇于担当、科学应对,不瞒、不压、不忽视,全面启动心理危机干预应急机制,不只是一种勇气,更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情怀;心理老师能够在第一时间深入事发现场、精心设计并系统实施心理危机干预方案,协助广大师生及家长共度难关,也并非一日的专业积淀; 广大师生及家长能够积极配合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携手共度难关亦是对学校坚持以人为本、注重生命教育的办学理念和实践的最好诠释。

总体上来说,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日常教育教学管理实践中,在危机事件发生时,都充分显现了其不可替代的专业和社会价值。心理危机干预在学校应对危机事件过程中重要且必需,但并非万能!加强生命教育课题研究,开展系列生命教育工作实践,建立和完善学校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未雨绸缪,当是学校强化以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所必需的重大系统工程。(责任编辑朱哲)

                                         本文发表于《人民教育》2010年第7期,第25页-27页。

本文标签:青爱小屋 青爱工程 青爱基金会 中国青爱工程 北京青爱教育基金会

相关热点关注相关热点关注

最新资讯文章最新资讯文章

服务热线010-84404273

关注微信更好服务关注微信更好服务
咨询咨询 微信微信二维码 地址地址 TOP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