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爱教育基金会

热门关键词: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媒体报道 » 【人民日报海外版】云南德宏:与“毒”“艾”的持久战

【人民日报海外版】云南德宏:与“毒”“艾”的持久战

返回列表加入收藏加入收藏 来源:青爱 发布日期:2016-06-27 浏览:-|

866

图为盈江县老百姓签署“天下母亲 ‘以爱抗艾’倡议书”

866-1

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一个村子里,跟奶奶相依为命的小雷(化名)已经有好几年没有见过自己的父母了。这个11岁的男孩儿并不知道,他的父母因为艾滋病早已不在人世。小雷刚出生不久,他的父亲就因为毒品注射感染了艾滋病,母亲也被父亲传染,但由于没有发病,也没有主动检测,他们并不知道自己感染了艾滋病。小雷两岁时,母亲前往深圳打工,3年后因艾滋病发作身亡。2012年,因吸毒被抓的父亲也在监狱里发病去世。

在盈江县乃至德宏州,像小雷家这样深受毒品和艾滋病之害的家庭不在少数。日前,在“6·26”国际禁毒日到来之际,记者随北京青爱教育基金会来到这里,采访当地禁毒防艾情况。

1. 祸根:毒品与艾滋

盈江县位于云南西部、德宏州西北部,与缅甸接壤。由于德宏州距离“金三角”很近,因此也被称作“中国离毒品最近的地方”。对于毒品,当地人深恶痛绝。“吸毒在我们这里很常见,有好几个村寨全村人都在吸毒。”盈江本地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因为吸毒弄得家破人亡的很多,有的人本来很有钱,生活好好的,最后因为吸毒倾家荡产,什么都没有了。”

在盈江,毒品似乎总是与艾滋病连在一起。盈江县慈善协会会长杨春艳告诉记者,她认识当地9个吸毒的孩子,其中有3个都染上了艾滋病,主要是注射毒品时通过血液传播。“吸毒还可以戒,但染上艾滋病就严重了,无法治愈,在没发病前必须定期吃药,一旦发病就是等待死亡。”

通过血液传播感染艾滋病是一方面,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艾滋病感染则是通过另一种途径——性传播。据杨春艳介绍,由于盈江紧邻缅甸,因此当地人与缅甸人通婚的现象不少,一般是当地男人娶缅甸媳妇。“之前发生过缅甸媳妇携带艾滋病病毒,然后传染给她老公的案例。”此外,还有当地男人到缅甸打工,与带艾滋病病毒的缅甸女人发生关系而染病,回来后由于不知情又传染给家人的。

2. 禁毒:官方携手民间

对德宏来说,禁毒从来没有停止过。2011至2015年,德宏州公安边防支队在云南省第三轮禁毒和防治艾滋病的斗争中,共立案毒品案件2715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705名,缴获毒品5.54吨,严厉打击了边境毒品犯罪活动,有力震慑了毒品犯罪分子。打击毒品犯罪是禁毒的一方面,救助吸毒者、开展禁毒教育是另一方面,尤其是针对青少年的教育。而德宏这些救助、教育工作的开展,是在当地政府和北京青爱教育基金会的通力合作下进行的。

北京青爱教育基金会,又称“中国青少年艾滋病防治教育工程(简称青爱工程)办公室”,是一个致力于向青少年提供防艾教育和性教育的非政府组织。由于云南省情特殊,毒品犯罪猖獗,吸毒现象多,且吸毒又与艾滋病传播相关,因此北京青爱教育基金会在云南开展活动时,常常把“禁毒”与“防艾”结合起来。“我们与盈江县教育局合作,在当地学校援建‘青爱小屋’,推动禁毒防艾教育、性教育等在青少年中的普及。”北京青爱教育基金会理事长张银俊向记者介绍道。

盈江八中胡安佐老师是青爱工程培训的专职教师,在学校为学生们讲授禁毒防艾课。“我会在课上给学生们介绍常见毒品及其危害,尤其是一些新型毒品,因为我们这里有人认为新型毒品如摇头丸、致幻剂等不是毒品。”胡安佐说。

盈江八中初二学生徐晶告诉记者,她亲眼目睹过身边不少人因吸毒而家破人亡,“学校开设的禁毒防艾课让我认识了毒品,了解到毒品的危害,这是在书本上学不到的”。

3. 防艾:消除歧视和恐惧

在云南德宏,跟禁毒一样艰巨的,还有防艾。曾经媒体所报道的四川西充县某村203名村民由于恐惧艾滋病,联名驱赶艾滋病男童小坤坤的消息震惊全国。在盈江,艾滋病患者境遇虽不至此,但歧视和疏远也很常见。

由于传统偏见,过去盈江很多当地人认为,艾滋病是一种“脏病”,一个人感染了艾滋病说明其行为不检点。同时,出于对艾滋病的恐惧和对其传染方式的无知,人们对艾滋病患者大多在态度上歧视、在行为上疏远,这种情况有时甚至发生在亲人之间。

盈江县女孩小莉(化名)的父母均是艾滋病患者,因为周围人的歧视和对艾滋病的恐惧,小莉和父母之间变得陌生。“她从来不让她父母碰她,她父母很伤心。”杨春艳说。

从心底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在盈江人之间达成一个默契:避讳谈论艾滋病。“如果谁家有人因为艾滋病死了,都不说的,一般就说肺病死的。”杨春艳告诉记者。在这样的氛围中,艾滋病感染者出于羞愧和害怕被疏远,即使得知自己受感染也不敢承认,“有的人继续像正常人一样结婚生子,致使家人感染上艾滋病,有的人怕别人知道,不去领药,最后死掉了。”

自从青爱工程在当地开展防艾教育以来,对艾滋病的偏见、误解和恐惧已经在民众中逐渐消除,艾滋病感染者的境遇也相应有所好转。盈江三中“青爱工程”专职教师聂永仙,除了在学校课堂上给学生们普及艾滋病相关知识,还走向社会,利用业余时间为盈江县各个村寨的老百姓们做讲座。

6月21日晚9时开始的讲座,吸引了全县各个村寨几百来人到场。上至90岁高龄的老太太,下到三五岁的小孩。听众之一的杨思菊告诉记者,“有一些村民是从几公里以外赶来听讲的,待讲座结束后,还要走几公里回去,到家都半夜了。”

“因为白天村民要做农活,所以只能将时间定在晚上。”聂永仙说:“讲座能让大家正确认识艾滋病及其传播途径,减少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在青爱工程工作人员的开导和帮助下,小莉现在已经可以跟父母拥抱了。

4. 性教育:从源头防艾

张银俊表示,“开展青少年性教育,是从源头上防治艾滋病。”然而,性教育在中国一直没有得到很好开展。家长羞于启齿、学校不重视、社会不规范……承担性教育的主角处于缺位状态。

为此,青爱工程通过在学校搭建“青爱小屋”、培训性教育专职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教材等,给学生、家长上课,普及性教育。盈江县盏西中心学校校长赵加庄提到,“过去不管是学生、老师还是家长,大家对性教育都不理解,‘谈性色变’,经过这几年的培训、上课,情况已经明显改善,大家渐渐地理解了。”

盈江县盏西中心小学六年级的女学生朗唯便在学校上过这门课。这个平时容易害羞的女孩在说起性健康话题时已经相当从容。

截至今年6月15日,青爱工程已在全国各地建有681间“青爱小屋”,离青爱工程1万间的目标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而要继续推进“青爱小屋”的落成,张银俊坦言,“除了取得地方政府支持,资金是最大的困难。我要是有100元钱,恨不得给地方120元钱,目前社会对性教育的认知和关注还是不够,但这绝对是每个家庭和整个社会真正需要的。”


相关链接【人民日报海外版】云南德宏:与“毒”“艾”的持久战

本文标签:青爱小屋 青爱工程 青爱基金会 中国青爱工程 北京青爱教育基金会

相关媒体报道相关媒体报道

最新资讯文章最新资讯文章

服务热线010-84404273

关注微信更好服务关注微信更好服务
咨询咨询 微信微信二维码 地址地址 TOP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