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爱教育基金会

热门关键词: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媒体报道 » [中国青年网]公益路上,他们步履铿锵。

[中国青年网]公益路上,他们步履铿锵。

返回列表加入收藏加入收藏 来源:青爱 发布日期:2009-08-25 浏览:-|

中青网专访“青艾工程”、“1+1心联行动”发起人张银俊、李扁

  无私为大私

如果一直干到退休,最后会升到多大的官呢?

曾在卫生部工作多年的张银俊,从未想过这个问题。她也没有兴趣想这 个问题。“当官我没那个兴趣,也当不了。如果实现不了自己的自我价值,当官不为民作主,还不如回家卖红薯呢。”

就是因为内心始终有这样一个为他人做点事儿的想法,2005年,张银俊被一个怀揣同样愿望的青年学者给“拖下水”了。

这个志同道合者便是李扁。“人的欲望千山万壑,你填满了前面的,后面的那几个壑就强烈了。这个社会有很多子民很可怜,你需要表达一点爱心,需要那种自我超越。有了这种心态,你就发现自己不做这个事儿还真是不行。”

在共同信念的驱使下,张银俊和李扁发起了青艾工程(全称中国青少年艾滋病防治教育工程)。这一工程以中华慈善总会和中国教育学会为依托,邀请了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观察员白岩松担当形象代言人。目的在于落实全国大中小学里的艾滋病防治、性健康教育和培育青少年的公益慈善理念,同时救助那些身患艾滋的孤老和孤儿。

去年“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他们又联合展开了针对灾区青少年心理问题的“1+1心联行动”。经过努力,目前全国共有十七个省市自治区的60多所大中小学挂牌了青艾小屋或者心联小屋,试点工作初见成效。

“别人都不理解,你什么都得不到,这样做你是不是有毛病?其实他们理解错了,人到中年,所求的就是自己内心的一份安宁。道德经上有句话说:‘无私为大私',我做这个事儿并不是什么目的都没有,我想我的人生社会荣誉也好,自我价值也好,将来通过这个都是可以实现的。”在得与失的问题上,张银俊给出了她的答案。

  随众生心,应所知量

在性教育问题上,早在1963年,周恩来总理在一次全国卫生科技规划座谈会议中,就恳切地嘱咐在座工作人员要在女孩子来月经以前,男孩子发生首次遗精以前,把科学的性卫生知识告诉他们。但时至今日,性方面的教育情况依然陈旧封闭。

“我们中国人性的问题是一代一代的。中国人应该有最好的性,但是我们每一代都在重新开始,重新找这个性的伦理,都在重新开始摸索,每一代都在重新来找这个方向,所以我们进入青春期以后就进入了失乐园了,找不着这个东西怎么解决。”在谈及国人对性问题的态度上时,李扁这样说道。

对于此种现状,青艾工程的解决之道是佛经中的八个字--“随众生心,应所知量”。“我们有很多先驱者在做这个(性教育)工作,很多学校也有这个传统。我们就把已有的知识跟当地的资源结合起来,一般是开一个家长课堂来讨论,看看他们能接受到什么程度,然后再综合当地的条件和基础来展开我们的工作。”

李扁觉得把握这个“度”非常重要:讲多了,家长无法接受,怕对孩子健康成长不利;讲少了,又不能达到青艾工程的目的。所以只能在群众能接受的范围内一点点地增加。现在建成的青艾小屋广泛分布在国内17个省市,其中有大学,有国家级、省级高中,有农村初高中,有小学,有职业技术学校等等。这些小屋都是在张银俊和李扁的牵头下,借鉴国外成熟的性教育模式和结合当地实际逐渐建立起来的。

同样的,在“1+1心联行动”中,他们也是根据具体情况来进行不同的心理援助。“当时地震发生以后,大家的心态可能都差不太多,都是那样,现在随着时间的过去,每个人、每个家庭所面临的问题都不一样,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问题。”李扁说,“根据灾区人民的需要,不是说我们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正因为困难,才更要去做

在谈“艾”色变的时代,从事艾滋病防治工作遇到的阻力可能远胜过旁人的一般想象。对此,张银俊深有感触:“困难实在是太多了。有一些企业,本来想捐钱,但一看你说的是艾滋病的问题,就不捐了。” 资金问题一直是青艾工程行进中困扰张银俊和李扁的最大问题,他们必须不断地为争取尽可能多的善款而奔波。

而“1+1心联行动”除了资金外,还有一些技术层面的操作问题。随着震后恢复重建工作的完成,各路救助队陆续撤出了受灾区。很多心理援助队短暂来过又离开了。尽管“1+1心联行动”承诺将继续以长跑的姿态,坚持援助灾区心理重建十年,但由于行动中的大部分专家都在北京,无法经常北京--四川两头跑,所以必须在当地建立心理咨询师团队,“授之以渔”,让他们自己人帮助自己人。

于是,如何从挂有“青艾小屋”牌的学校遴选老师,如何给他们以培训,又如何给他们的培训以有效评定……一系列新的问题摆在张银俊和李扁面前。

但面对困难,张银俊和李扁并没有望而却步。相反,他们的斗志愈挫愈勇:“正因为困难才更要去做,这样才有意义。如果很容易的话,大家就不愿意去做了。”

  最大的贡献:探索出一种新的公益模式

最初李扁游说张银俊从事公益事业时,他说了这样一句话:“你现在花你的钱、你的资源来做这个,10年以后,我们一定可以骄傲的讲我们做了一点事情,我们看清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在他的眼中,中国建国以来,头三十年的关键词是政治,中间三十年是经济,接下来的三十年该是慈善公益了。所以做公益绝对是顺应历史潮流的发展,是正确的选择。

虽然“青艾工程”和“1+1心联行动”创立时间都不算长,但张银俊和李扁却做出了一点实实在在的成绩,那就是探索出了一条新的有效的公益模式。这套模式简称起来只有十个字:牌、房、师、书、课、社、影、讲、家、功。

其中“牌”指“青艾小屋”这块牌子,它由中国著名教育家、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先生题字,是青艾工程最具体直接的象征。“房”指房间,用来存放基本设备和作活动场所用。“师”即老师,是“青艾小屋”的灵魂。“书”指书架,上面摆放艾滋病防治教育方面的书以及社会爱心人士捐赠的各类书籍,可供老师和学生借阅。“课”指申请的课题,学校通过它可以做一些研究。“社”,就是学生社团,是培养学生干部和学生参与社会的能力与交往的技巧的载体,并以社团的方式来防治艾滋病、进行性教育和开展心理援助。“影”指采用多媒体教学,在无法说透的性教育问题上,它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讲”是指讲座;“家”指家长的支持,是艾滋病防治、性教育、心理援助顺利开展的重要一环。“功”指功德簿,将所有为青艾工程或“1+1心联行动”献过爱心的人名及事迹留下,同时它也是解决两者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这十个元素环环相扣,形成:一起公益,助你为善

   一起公益,助你为善

“我做慈善公益这么多年,可并没有筹集到很多的善款。”张银俊举了她一个身家几亿的朋友为例,每次张银俊跟他说捐钱的时候,她朋友都会说他现在赚得不够,等他赚得够多的时候,他一定做慈善。“我相信他代表了很多人的想法。慈善公益其实这是一种习惯的养成。我到很高兴的看到,这几年我们慈善意识普遍的增强了,已经有了一个很好的开始。”张银俊诚恳地说。

李扁更是觉得2008年应该被称为中国的慈善元年:“去年雪灾和地震发生后那会儿,大家十元一百元、留名或不留名地捐,慈善情绪十分高涨。应该说中国的慈善历史是很悠久的,就现在来讲,我个人的看法仍觉得人人都有一颗爱心,而且也都想能有所表达。”

“但是这个爱心的表达需要条件,”李扁补充道,“比方说,我捐的这个钱,要捐给他,他是不是拿到了?拿到以后,我是救了他的急还是把他惯坏了?”此外,李扁觉得国家还应出台一些对有慈善公益行为者的政策优惠。

“我们要有充分的、足够的耐性去尝试做这个事业,去探索中国慈善事业新的道路。张主任和我目前正在做的就是这个尝试,我们做项目也好,谈捐款也好,我们的口号是‘一起公益,助你为善’。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参与进来和我们一起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做点事儿。”

慈善公益的道路上,张银俊和李扁抱持着准备持续长跑的心态,坚定不移地向前走着。

一个有机整体,充满着勃勃生命力和强大发展后劲。

本文标签:青爱小屋 青爱工程 青爱基金会 中国青爱工程 北京青爱教育基金会

相关媒体报道相关媒体报道

最新资讯文章最新资讯文章

服务热线010-84404273

关注微信更好服务关注微信更好服务
咨询咨询 微信微信二维码 地址地址 TOP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