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爱教育基金会

热门关键词:

当前位置首页 » 故事案例 » 老师空间 » 杨蓉:幸福像花儿一样

杨蓉:幸福像花儿一样

返回列表加入收藏加入收藏 来源:青爱 发布日期:2018-01-17 |

教师姓名:杨蓉

学校名称:汶川县第一小学

小屋编号:青爱第000044号

所属基地:青爱工程四川基地

杨蓉

2007年的春天,接到县进修校一位老师打来的电话,被问及是否愿意参加一项省级课题的子课题研究,至于什么内容她也不得而知,只是说如果我愿意就先去成都参加培训会。刚工作不久的我怎会放弃这样的好机会,心里也未曾多想就立即应允。

带着一份好奇,我参加了“四川省学校性教育实施及推行计划”项目的启动仪式,在成都经历了为时3天的学习和培训。人北实验小学一年级的美术课《妈妈和孩子》、六年级的音乐课《男孩女孩的风采》让我的眼前一亮,老师在课堂上竟然能如此阳光、自然地将“出生的秘密”和“两性行为交往”融入到与孩子的交流中,建立起几乎所有父母都回避的性教育情感纽带。如果说大、中、小学一共200分钟的课堂展示是一针兴奋剂的话,那么胡珍教授和胡萍老师介绍的性教育研究经验和成果则将我彻底“洗脑”。“父母是如何回答你从哪里来的问题的”“妈妈是否教过你正确的擦屁股的方法?”“孩子的无知不等于天真!”……一句句震撼人心的话语,一个个直击心灵的问题,让我重新认识了人的成长过程,也开始重新建构“性”的科学概念。那一瞬间怦然心动,虽遗憾生的早了些,但也庆幸在我二十多岁的人生里补上了生命、责任与幸福的概念。

就这样,我懵懵懂懂地撞进了小学性教育的行列,带着一份冲动和一份单纯的热情,我回到了学校,直接闯进了校长办公室,将心里的所有一股脑地倾吐出来。“下午行政会汇报,下周五职工会十五分钟的汇报,至于课题的开展你要做好心理准备。”校长淡定的应允给了我莫大的鼓励,无论结果是什么,总得试一试吧!翻笔记,查资料,将培训所得用最快的速度内化成自己的认识,选取大家易于明白,又能直击中心的内容,获得认同,组织团队,开展课堂研究。学校性教育最难过的一关就是教师自己的“性”态度,面对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只能坐等老师的自主参与,此事是逼迫不得的。

职称需求、婚姻生活、孩子长大……不论什么缘由,一周之内十五人的研究团队诞生了,《在民族地区小学学科教学中渗透“幸福人生”教育的有效途径的研究》课题申报成功,正式开展研究活动。人员的组织比我想象的要简单,但是接下来我们要怎么做,如何进行课题的研究,使我陷入了困境,这时我才意识到自己究竟面对着多大的难题。学是唯一的出路,研究课题的方法、性教育的理论知识、生理卫生知识、心理教育知识、课堂设计优秀案例……我不断地索取,不断地获得,再不断地转化、倾吐和交流,带着我的团队从模仿别人的课堂到设计自己的课堂,从学习别人的思想到建立自己的性态度,每一步艰辛也是每一点进步。

在此期间,胡教授的团队为我们带来了讲座、课堂和经验分享,对我们的研究过程进行指导和提点,为我们的工作大增士气。07年底我在外地挂职,与家里的研究团队只能通过网络互通信息,他们的坚持让我感动着。与此同时接到胡教授的邀请参加四川省首届学校性健康教育经验交流,执教了语文渗透课《妈妈的帐单》,得到了与会老师的充分肯定,他们告诉我“你的语言和情感煽动可以弥补你在专业知识上的不足。”得到大家的肯定,我更坚定了要一直走下去的信念,理论的提升则成了我的必修课。

2008年,满怀期望的我们,却遭遇了巨难,一次大地的震动摧毁了我们的所有,物质的更有精神的。当时身处成都的我几经周折回到了汶川。在无尽的等待和闲聊之中我意外的听到了这样的话“我们这个课题怎么办,还做吗?”“挺可惜的”“我把你发的资料从办公室里抢出来了。”“我只带了《成长与性》这本书,我想我们可能还会用到。”……我的心为之一颤,那是怎样的感动和幸福!在自贡过渡期间,我们的团队邀请五医院的医生进行生理卫生的讲座,深入学生寝室了解孩子们的身心状况,利用自己的教学课堂开展有关“性”的专题讨论,那是一段自由而快乐的时光,使我们成了孩子最亲的人,享受着其他老师无法得到的精神食粮。

或许正是这份坚持也感动了胡老师的团队,她开始为我们申请美国福特基金的支持,并不断地为我提供分享和展示的平台。2008年全国第一届学校性健康教育课堂教学经验交流会上我执教了《怀念母亲》荣获小学组一等奖;2009年我所在的学校(原威州小学)被评为“汶川县性健康教育示范学校”;2009年11月我们从青爱工程形象大使白岩松先生手中接过了“全国第44号青爱小屋”的牌子。我的团队历经两年风云变幻的研究,艰难地走到了青爱的圈子里,但我知道这种荣誉有一半来自于同情与怜悯——“汶川”因地震而闻名,“威州小学”的我也因地震而被大家视作宠儿,不断地关怀着,精心地培育着,并时常被赞扬着。

我的心里有一丝痛, “汶川”之名已经掩盖了我们实际意义上的研究。我们是用一种坚持在感动着别人,而不是用研究的成果和经验去获得认同,我希望有一天大家不再因为“地震”而赞扬我们的工作,为此我需要把青爱小屋这个平台利用得更好,使学校的性健康教育再上一个台阶。

2010年,我成了小屋首任专责教师,课题“在民族地区小学教学中渗透‘幸福人生’教育的有效方法的研究”正式结题,研究人员自主选择,留下了2位教师成为小屋教师,其余教师全部发展成为小屋志愿者。为了小屋的生存,我在学校里建立起了青艾小屋工作室、家长培训室,物色和动员教师群体中综合素质较强、对性教育持科学态度的青年教师加入小屋,组织开展了“汶川一小首届性健康教育交流活动”。 这次活动通过课堂教学和讲座的形式将我校的青爱教育向教育局、家长、兄弟学校进行宣传,得到了很好的评价,也得到了学校现任领导的大力支持和认可,使青爱教育正式在震后的汶川一小落地生根,小屋工作全面展开。

2010年后,在四川基地的大力支持下,我参加了青爱工程在深圳、北京、大庆、成都等地举行的各种培训活动,使自己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的提升。在我全力以赴开展青爱教育的时候,自己的职业生涯迎来一次较大的改变,2011年被学校赋予重任,担任教学副校长。分管教学、语文教学、小屋专责,太多的工作让我无法更好的兼顾,我必须做出选择。

几经思量,我决定动员小屋成员之一何蓉老师担任小屋专责教师,来承担操作层面的具体事务,而我直接分管小屋工作,做一个更好的助推器,这样不是更利于小屋的发展吗?人生难得一知己,她的热情、专注与成长让我再次沐浴幸福。

经过近七年的努力,我们建立了有效的团队构成:1名小屋专责教师,全面负责小屋工作的规划、开展与管理,负责小屋博客和网页的建设;5名小屋教师,每学期分别安排到不同班级承担性教育课程的教学,每人负责一期展板宣传,并且定期开展性教育教研活动;若干小屋志愿者,平时并不承担性教育教学等常规工作,但在开展大型活动的时候则全力以赴支持工作。近年来,我们着手围绕“课”字功,基于四川省地方教材《生活·生命与安全》中的性健康教育内容开展课题研究,汇集了32篇小学性健康课堂教学方案的《生命与成长》凝聚了所有一小青爱人的心血,也承载着我对青爱教育的执着与热爱。

一路走来,没有任何的价值认定,却也享受着无数的赞誉,最高的褒奖则是孩子们真诚的话语和纯真的微笑,坚持的原因只有一个:它关系着孩子一生的幸福。借用青爱办李主任的一句话——做青爱就是做慈善,积功德。只有清澈如泉,明静如水的心,才能做好青爱人,走好青爱的路。

本文标签:青爱小屋 青爱工程 青爱基金会 中国青爱工程 北京青爱教育基金会

服务热线010-84404273

关注微信更好服务关注微信更好服务
咨询咨询 微信微信二维码 地址地址 TOP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