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爱教育基金会

当前位置首页 » 爱的教育 » 知识库 » 【小青课堂】给青春一片蓝天(珍惜异性友谊篇)

【小青课堂】给青春一片蓝天(珍惜异性友谊篇)

返回列表加入收藏加入收藏 来源:青爱 发布日期:2017-06-14 浏览:-|

进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其人际交往显示出与儿童期大不相同的特点。儿童的交往几乎只具娱乐性,即寻找玩伴,他们无辨别与选择朋友的能力。而青少年交朋友,有各种意图、有选择性、有交往内容。寻找认同感,确认价值与身份,是青少年交往的一个最重要功能。

独生子女,家庭中没有同胞兄弟姐妹,进入青春期之后与父母也不大容易亲近,他们寻求同辈朋友的兴趣就必然转向家庭之外。在这方面,男孩更甚于女孩。青少年在家庭之外的生活渐渐与家庭生活分离开来,也与社会中的成年人世界产生距离。这种现象,被称为青少年“亚文化”现象。在“亚文化”群体中,孩子们差异不是很大。从他们喜好的服饰、音乐、食品,到言谈举止、娱乐方式、价值观念、交往习惯等,都反映出青少年的普遍特点。例如,一个时期里,我国少男少女对流行音乐和港台歌星的热衷与崇拜,形成了所谓“追星族”、“发烧友”群体,就是一种典型的青少年“亚文化”现象。青少年“亚文化”圈是青春期社会化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具有不可取代的特殊功能。利用得好,可以补充家庭、学校和社区对青少年教育训练的不足;但若失去控制,“亚文化”也可能对社会和个人带来破坏性作用。

另一个现象是青少年中间的两性交往兴趣和交往行为增加。这种交往也具有“社会化”的特殊功能。它不仅可以消除两性之间的神秘感、好奇心,缓解心理压力,而且还可以帮助少男少女自然地了解异性世界,在异性世界中去认识自己,从而建立良好的自我意识、群体“认同感”、性别平等观念和责任心等,为日后的择偶、结婚和家庭生活进行早期准备。

珍惜异性友谊

在与同伴玩耍中,

儿童期的男孩女孩并无多少性别敏感性,

 而进入青春期之后,

 同伴交往逐渐带上性别色彩。

 他们从异性疏远走向异性眷恋,

 与其性心理发育过程相一致。

 -01-少男少女交往的一般心态

 少男少女交往中的一个普遍心态,就是希望得到异性的接纳、欣赏,从而增强自信心与自尊心。中小学时代的异性交往伙伴多是不稳定的,也无法作重大而长久的承诺,即使达到挚友、密友的程度,也未必日后不会疏远。许多成人喜欢谈论中小学生的“早恋”,如果一定要说他们是“恋”的话,至多不过是一种恋爱的尝试吧。初“恋”时,他们不懂爱情。其实,大多数成年人,不也经历过这样的尝试与练习阶段吗?

与另一个人建立“友爱”的关系,使少男少女觉得充满力量,感到安全和提高自我价值。如今在中学生里,没有交上异性朋友的人甚至会自卑。少男少女们在互联网、影视等媒体的影响下,许多人幻想涉入“爱河”。所谓“早恋”现象增多,使父母和老师对处于青春期的孩子颇为拒忧。

 当然,大多数少男少女并没有为建立真正的恋爱关系作好准备,只不过是被浪漫爱情的神话弄得迷茫与困顿。实际上,少男少女的交往,大多数并不具有谈恋爱、搞对象的性质。

 -02-少男少女交往的一般类型

 观察现今中小学一般男女生之间的交往,大致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种类型。

 (一)娱乐型的交往

 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其娱乐场所渐渐从家庭移向学校和社会上的“亚文化”圈。他们在那里与志趣相投的同伴结识交往,其中自然也有异性伙伴。最理想的当然是有稳定而方便的娱乐组织和场所,使青少年能够经常进行集体的交往。这种集体交往是在公开场合下进行的,一般有益无害。但是,在我国现阶段,由于交通、场地、学业压力、经济条件、家庭状况等方面的限制,青少年集体交友比较困难。常见的情形是一个人只能保持一个或两三个交往伙伴,主要是同龄的同学。他们经常为了娱乐而约会或聚会,如看电影、听音乐、下棋、打球、游戏、郊游、逛公园或者聊天,交往双方并无什么责任或义务的约束。当然,其中有的“玩伴儿”也可能建立较为稳定而持久的友谊,但一般是没有长久承诺的,与爱情并不相干。但孩子们在这样的异性交往中既能愉悦身心、增进健康,又能在一定程度上释放和缓解青春期的性心理压力、消除对异性的神秘感。可以说,起着“脱敏”的作用。

 (二)心理需求型的交往

 青少年的某些特殊需求通过交友而得到满足,这是很自然的。前面说到,青春期少男少女有着接近异性的自然要求,“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磁场效应在此十分明显。尤其是某些孩子在学业上、生活上遇到困难,或与家人、老师、同学的关系发生矛盾时,更渴望理解、关怀和同情。年龄相当、经历相似或相互有好感的异性同学常常最适合充当“安抚者”的角色,因为异性同学带着“磁场”的吸引力和“情愫”的滋养进入苦闷者的内心,更容易产生安抚乃至治疗的功效。这种两性交往是在一方或双方的某种特殊处境下发生的,多半具有“心理补偿”的功能,不能与“恋爱”相提并论。但有些人以为,这时的“情感授受者”今后结合定会幸福美满。殊不知,一旦“时过境迁”,暂时的心理安抚和救助大多不可能变为持久的承诺,“受惠者”也不必以嫁娶来“报恩”。须知,结为夫妻是远比暂时的“情感授受”复杂得多的终身大事,不能失之轻率。

 (三)寻求地位型的交往

 有些青年男女,选择某个层次、某个圈子的交往对象,是为了追求一种地位,证实自己在群体中的威信,争取周围人对自己的较高评价,以满足个人的虚荣心,这是一种功利型的交往,与诚挚的友情相去甚远。应当通过家庭和学校教育防止孩子有过强的功利心和虚荣心,以免交友失当。

 (四)社会化型的交往

 首先,青春期的少男少女自我意识增强,对自己的形象、能力、价值、前途等十分关注,也很重视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印象,尤其是在异性心目中的印象。这时,他们选择异性交往伙伴,以证实异性对自己的看法,并比较同性和异性对自己评价的差异。其次,青少年通过交往,使自己有机会去认识异性世界,学习怎样同异性相处从中懂得一些礼节、道德规范、责任义务,接纳和学会扮演适合于现代社会的性别角色,完善自己的个性,提髙交际能力。这种交往不局限于某一个异性,交往双方在年龄、家庭背景、学业以及其他方面并无严格的选择,而且交往对象容易变换,交往范围逐渐拓宽。这种交往对个人的成长是有好处的。青少年男女在不断地交往与体验中,逐渐熟悉异性世界,也深入地认识了自己,从而为今后的“定向”交往打下基础,为正式进入恋爱择偶阶段作好准备。

(五)提升智慧和增强自尊型的交往

虽然男女在智商上总体平衡,但在智力结构与方向上略有差异。例如男性在逻辑思维、抽象记忆及空间感、距离感方面比女性有优势,而女性在形象思维、语言表达及机械记忆等方面比男性有优势。男女同学交往,有助于取长补短,克服性别对智力全面发展的局限,有助于未来在更大范围内选择专业和职业。

青春期是自尊心和自信心发展的关键期。少男少女在异性同学面前最容易表现出自尊,尤其在心仪的异性面前,更怕失去自尊。家长和老师都应重视这一点,千万不要在异性同学面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鼓励孩子与异性从容、大方地交往,有助于孩子培育、发展和保持自尊与自信。

总之,青春期的异性交往是现代社会中的普遍现象。青少年的早熟和对异性的神秘感与好奇心,以及独生子女的孤寂感,都在促使他们比过去的青少年较早地开始同异性交往。在这方面,压制和堵截都无济于事,老师和父母应当对孩子加以适时、适度的关心和疏导,以防他们陷入困境或误入歧途。


本文标签:青爱小屋 青爱工程 青爱基金会 中国青爱工程 北京青爱教育基金会

服务热线010-84404273

关注微信更好服务关注微信更好服务
咨询咨询 微信微信二维码 地址地址 TOPTOP